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【本期策划】年度热词的风吹过了2023
【本期策划】年度热词的风吹过了2023你一定曾在不同场合见过上面这些词语或句式。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,语言文字是流动的、有生命的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年度流行语就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,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图景与情感记忆;它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,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。当我们回顾十年前的流行语,如“伤不起”“hold不住”“给力”“达人”“舌尖上”“接地气”“蓝瘦香菇”时,我们能轻易判断出它们的年代。一些流行语已长长久久进入了我们的辞典里,而另一些词却带着时代痕迹被尘封在了语言的沙滩上,记录着历史的潮声。
今年的年度流行语更加轻快有趣,生机勃勃。谁能想到,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“村超”,不但轰动全网、热度出圈延伸到了线下,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必打卡的一个景点?“村”字头的农村体育赛事蹿红,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与缩影。
而“特种兵式旅游”“显眼包”“搭子”,最早盛行于年轻人之中。古有野马脱缰型出行,今有特种兵式旅游,主打紧凑高效,用最少的钱和最少的时间游览最多的景点。有人三天五岳、有人五天五岳....虽然“极限挑战”不宜轻易模仿,但文旅复苏回暖之下,“旅游特种兵”们积极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网好评。旅游还可以有“搭子”,作为一种无压力社交,“搭子”不用费心思维护,有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空间。吃饭可“搭”,“逛街”可搭,万物皆可搭。至于“显眼包”,早就从最初的嫌弃意味变成了褒扬,毕竟勇于展现有什么错?“显眼包”深受喜爱是社会更加宽容的体现,也是人们对个性化与多元化表达的认同。
热词年年在变,我们所能感受到的,是宏大叙事与个人表达并行不悖,是社会现象与汉语言的融会贯通。从年度热词,我们既能窥见社会焦点的变迁图景,亦能体会到时代特征的情感共振。
显眼包可以是一个人、或者一群人,或为事,也可指物。这个词的重点在“显眼”。网友们热评:每个物种,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显眼包。动物园有动物园的显眼包,博物馆有博物馆的显眼包,大学生有大学生的显眼包欧亿体育官网。显眼包这个词亲昵,有点释放个性,有点与众不同。
博物馆“显眼包“可能是各路显眼包大军中比较出圈的那个。毕竟,这两年,打卡各地博物馆在年轻人中相当流行。那些千奇百怪、让人“笑不活了”的文物被做成各种表情包,成为网络上的斗图担当。
面对这波热潮,安徽博物院派出了“摸着良心说话”出战——这对守门按盾武士陶俑不论动作还是神情都非常符合‘显眼包’的特征。一个张口鼓目,面带笑容,一个竖眉鼓眼,脸为怒容。
用陶俑陪葬在秦至唐代贵族墓葬中较流行,主要根据各时期官吏的形象雕塑而成,以显示死者生前显赫的地位。谁能想到,在这波显眼包热潮中,还能学到知识呢?
哈基米是日语的音译,原本意思是蜂蜜水。这个梗出自一部动画,主人公东海帝王哼唱的蜂蜜之歌里面不断重复着“哈基米”,因为曲调魔性而,许多社交平台纷纷使用这段音乐,作为萌宠或可爱风格的背景乐,时间久了,“哈基米”也成了“萌宠”“可爱”的代名词。
盛行于视频平台的“哈基米”其实并没有在文字领域出圈,这也是其落选《咬文嚼字》年度流行语的原因。不过,当一首BGM不断在我们脑海里播放,这种现场叫作“不自主音乐想象”。可爱的小猫是“哈基米”,可爱的小狗也是“哈基米”,连具有可爱属性的电影角色或者明星,也可以是“哈基米”。
作为一个网络词语,哈基米的原意几乎被完全消解,成为一个在汉语中被广为使用的新造词,只怕这是原作者万万想不到的吧!
坐最晚的车,起最早的床,走最长的路。夕发朝至、半夜抵达……宁可委屈自己,不能委屈周末。“特种兵式旅游”今年太火了。从五天三岳到五天五岳,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牛人让人不禁陷入沉思——这真是肉身凡胎能做到的吗?
24小时玩遍合肥、阜阳特种兵攻略、特种兵穷游黄山、极限挑战12小时玩转“庄子故里”……社交媒体上,不少网友分享了在安徽特种兵旅游的经历。众多网友也热情回应,安利家乡美景美食。有人说,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,但有时看看别人的旅程,也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全新的认识。
也有人认为,特种兵旅游过于考验体力,到一个地方暴饮暴食不利于身体健康,极短的旅游时间偏于浮光掠影,并不能好好感受当地的魅力……但年轻没什么不可以。在文旅复苏的大背景下,“特种兵式旅游”折射的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期待与热情。在漫长的人生中,回忆起“当年勇”,依旧能够会心一笑。
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,既是一种激素,也是一种神经递质。它主要在脑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合成,其水平和平衡对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。
从色彩心理学角度看,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分泌,让人产生愉悦感。所谓“多巴胺穿搭”,就是用高饱和度的色彩、缤纷明亮的搭配让人产生愉悦体验。
提起美拉德,你会想起什么?牛排、烤面包、还是烘咖啡?美拉德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路易斯·卡米尔·美拉德发现的,主要是指在高温下糖类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化合物。
美拉德反应过程中,会出现大面积的棕色、卡其色、褐色等,以此为主旋律,又有橘红色、橙色等色调加以点缀,这种色调的搭配,非常符合秋冬人们对于温暖舒适的追求。
今年秋分,在新安江畔,一场“多巴胺主题晒秋”曾刷爆朋友圈。火红的辣椒、金黄的玉米、黄橙橙的柿子,色彩缤纷的晒秋图是黄山村落中秋最美的一幕。当艺术走进生活,每个人都能深深地被美妙的色彩打动。
抛开这首歌曲的魔性旋律,单说词,大概是年度热词中文本最没有“技术含量”的。 铺天盖地的刷屏,配合旋律,“挖呀挖”被网友不断重新发明,甚至变成了一种万能句式,慢慢变得追求矫情、低智化,有些让人反感,它的热度也就走到了尽头。
但是分析“挖呀挖”的心理动因,还是很有趣。比如,不仅很多小男生很喜欢挖掘机玩具或带着小桶挖沙子,看似沉稳的中老年男同志也不例外,不信你去任何一个有挖掘机的工地或者路边,总会一群腆着肚腩、背着手围观的大叔大爷,而且不分中外。甚至有文章专门分析,“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围观挖掘机?”即便是在海边挖呀挖,老父亲总是创意满满、不亦乐乎,甚至忘了自己只是在陪孩子。
人们对挖东西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,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农耕文化大国。这些年,挖泥鳅、掏黄鳝、赶海挖蛏子……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直播总会火得一塌糊涂,所以,“挖呀挖”的确能够挖到人的心坎里。
有些“挖呀挖”更是了不起的,各行各业的人在沙漠里挖、在荒山上挖、在海洋最深处挖,甚至在月球和火星表面挖……
当然,有一个职业最符合这个词的本意,那就是考古工作者。这大概是最有意思的“挖呀挖”。就在今年,挖了几十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又有重大发现,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出土,让中华探源有更进一步的可能。
想想看,我们的生活也还真是这样,挖呀挖,挖出空间,种出花朵。年复一年,支撑着我们的生存空间、精神世界,乃至历史与文明。
十年前,当听说有一天机器人可以帮你写作业、写公文、写新闻稿时,还觉得那是个遥远的“未来式”。但短短数年后,它甚至可以帮“冷门歌手”孙燕姿出专辑了。现代科技,就是让你这么猝不及防,但又适应得飞快。
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横空出世,这一年也成为“AI大模型元年”。但真正展开全球化竞争的,则是2023。百度“文心一言”、科大讯飞“星火”等纷纷下场抢占风口。特别是今年10月,科大讯飞在合肥发布了“星火3.0”,宣布全面对标ChatGPT,皖版大模型正在向全球顶尖发起冲刺。
大模型究竟能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,已经肉眼可见。今年高考,我们的编辑分别使用三款大模型做写手,代替以往的“名家写作文”策划。结果显示,大模型对命题作文的理解已经让人惊叹,虽然它始终代替不了人的感情,但对于程序化的写作例如公文和简单的新闻稿已经驾轻就熟。
这只是大模型最浅层的应有,随着5G、6G时代的到来,结合前两年爆火的“元宇宙”概念,AI注定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领域的主角之一,办公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……它将无所不在,这是现阶段人类文明的至高成就之一,也是为自己制造的挑战。AI能否具备独立人格,争议不断,但所有的研究方向都在朝向它。
但不管怎么说,村超和同样出圈的“村BA”,在全国的带动效应明显,还带出了江苏沛县春节举办的“村界杯”。效应也在安徽落地,8月,首届安徽“村BA”省级总决赛在久负盛名的小岗村开赛;9月,安徽池州青阳县庙前九子古镇举办了五人制乡村足球超级联赛,看球还能夜游古镇;今年,阜阳30名留守儿童在当地俱乐部的运作下,成立了该市首支村级少儿足球队……在中国两大球同时惨淡的当下,这些“草根”真的让人动容。
无论是村超还是村BA,虽然从“群众体育”中萌生,但他们之所以成为“现象”,不仅仅在于体育的魅力,更在于它的开放性,成为一项可以容纳娱乐、体育、文旅、商业等均有高度开发潜能“三产”形式的社会活动。而如何发展好职业体育,那是另一个话题。
村超更应该是一个现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模板,同样也给文旅体融合发展开辟了一条不同的思维路径。有“村BA”和村超,就会有“村界杯”“村BD”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……除了文旅体的融合,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商业文化、社交文化以及随之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同样值得关注。
从这个角度说,“村超”的成功模式从贵州走出来,很难全盘被中国绝大部分乡村复制。各地乡村经济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、挖掘自身特色优势,没有太多捷径,但是有很多空间去尝试。
据说,搭子的尽头是朋友。也就是说,我可以和你一起搭伙吃饭、旅行、上班、跑步,但是完成必要的共同目标后可能就即刻over,各自并不介入真正的生活。因此,搭得再好,也不是朋友。
专业的说,这叫一种新型的“垂直社交关系”,浅于朋友,重于同事,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。
习惯了“亲情血缘”社会结构的中老年人肯定会问: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?这种碎片化的情感,与“浪子”情节何异?但是,每一种社交方式的流行,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基础。说实际点,人际交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情感需求和高效发展,在这一点上,“搭子”文化很符合现实。
在生活节奏以分钟计算、传统大家庭被日渐解构的今天,年轻人的疏离感是老一辈人无法想象的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他们需要不同层次的陪伴,而不仅仅限于结婚生子。细想想,很多为了给年轻人带孩子进入陌生城市的老人,是不是也有这种“搭子”文化呢?其实很普遍,结伴买菜、跳广场舞、打牌、下棋、旅游……无数组“搭子”在各个小区三两成组,等完成带孩子的任务后,可能又各奔东西。
当然,如果能有一个各方面都投缘而又稳定的“搭子”,谁也不会嘴硬说不好。想起今年本报报道的那对合计163岁的胡应福、王章敏老两口,他们同样热爱马拉松,成了最好的跑步“搭子”,每天1万米一跑就是20年。而在生活上,他们也已经搭超过55年,真真让人羡慕啊!
你一定曾在不同场合见过上面这些词语或句式。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,语言文字是流动的、有生命的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年度流行语就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,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图景与情感记忆;它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,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。当我们回顾十年前的流行语,如“伤不起”“hold不住”“给力”“达人”“舌尖上”“接地气”“蓝瘦香菇”时,我们能轻易判断出它们的年代。一些流行语已长长久久进入了我们的辞典里,而另一些词却带着时代痕迹被尘封在了语言的沙滩上,记录着历史的潮声。
今年的年度流行语更加轻快有趣,生机勃勃。谁能想到,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“村超”,不但轰动全网、热度出圈延伸到了线下,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必打卡的一个景点?“村”字头的农村体育赛事蹿红,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与缩影。
而“特种兵式旅游”“显眼包”“搭子”,最早盛行于年轻人之中。古有野马脱缰型出行,今有特种兵式旅游,主打紧凑高效,用最少的钱和最少的时间游览最多的景点。有人三天五岳、有人五天五岳....虽然“极限挑战”不宜轻易模仿,但文旅复苏回暖之下,“旅游特种兵”们积极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网好评。旅游还可以有“搭子”,作为一种无压力社交,“搭子”不用费心思维护,有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空间。吃饭可“搭”,“逛街”可搭,万物皆可搭。至于“显眼包”,早就从最初的嫌弃意味变成了褒扬,毕竟勇于展现有什么错?“显眼包”深受喜爱是社会更加宽容的体现,也是人们对个性化与多元化表达的认同。
热词年年在变,我们所能感受到的,是宏大叙事与个人表达并行不悖,是社会现象与汉语言的融会贯通。从年度热词,我们既能窥见社会焦点的变迁图景,亦能体会到时代特征的情感共振。
显眼包可以是一个人、或者一群人,或为事,也可指物。这个词的重点在“显眼”。网友们热评:每个物种,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显眼包。动物园有动物园的显眼包,博物馆有博物馆的显眼包,大学生有大学生的显眼包。显眼包这个词亲昵,有点释放个性,有点与众不同。
博物馆“显眼包“可能是各路显眼包大军中比较出圈的那个。毕竟,这两年,打卡各地博物馆在年轻人中相当流行。那些千奇百怪、让人“笑不活了”的文物被做成各种表情包,成为网络上的斗图担当。
面对这波热潮,安徽博物院派出了“摸着良心说话”出战——这对守门按盾武士陶俑不论动作还是神情都非常符合‘显眼包’的特征。一个张口鼓目,面带笑容,一个竖眉鼓眼,脸为怒容。
用陶俑陪葬在秦至唐代贵族墓葬中较流行,主要根据各时期官吏的形象雕塑而成,以显示死者生前显赫的地位。谁能想到,在这波显眼包热潮中,还能学到知识呢?
哈基米是日语的音译,原本意思是蜂蜜水。这个梗出自一部动画,主人公东海帝王哼唱的蜂蜜之歌里面不断重复着“哈基米”,因为曲调魔性而,许多社交平台纷纷使用这段音乐,作为萌宠或可爱风格的背景乐,时间久了,“哈基米”也成了“萌宠”“可爱”的代名词。
盛行于视频平台的“哈基米”其实并没有在文字领域出圈,这也是其落选《咬文嚼字》年度流行语的原因。不过,当一首BGM不断在我们脑海里播放,这种现场叫作“不自主音乐想象”。可爱的小猫是“哈基米”,可爱的小狗也是“哈基米”,连具有可爱属性的电影角色或者明星,也可以是“哈基米”。
作为一个网络词语,哈基米的原意几乎被完全消解,成为一个在汉语中被广为使用的新造词,只怕这是原作者万万想不到的吧!
坐最晚的车,起最早的床,走最长的路。夕发朝至、半夜抵达……宁可委屈自己,不能委屈周末。“特种兵式旅游”今年太火了。从五天三岳到五天五岳,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牛人让人不禁陷入沉思——这真是肉身凡胎能做到的吗?
24小时玩遍合肥、阜阳特种兵攻略、特种兵穷游黄山、极限挑战12小时玩转“庄子故里”……社交媒体上,不少网友分享了在安徽特种兵旅游的经历。众多网友也热情回应,安利家乡美景美食。有人说,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,但有时看看别人的旅程,也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全新的认识。
也有人认为,特种兵旅游过于考验体力,到一个地方暴饮暴食不利于身体健康,极短的旅游时间偏于浮光掠影,并不能好好感受当地的魅力……但年轻没什么不可以。在文旅复苏的大背景下,“特种兵式旅游”折射的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期待与热情。在漫长的人生中,回忆起“当年勇”,依旧能够会心一笑。
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,既是一种激素,也是一种神经递质。它主要在脑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合成,其水平和平衡对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。
从色彩心理学角度看,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分泌,让人产生愉悦感。所谓“多巴胺穿搭”,就是用高饱和度的色彩、缤纷明亮的搭配让人产生愉悦体验。
提起美拉德,你会想起什么?牛排、烤面包、还是烘咖啡?美拉德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路易斯·卡米尔·美拉德发现的,主要是指在高温下糖类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化合物。
美拉德反应过程中,会出现大面积的棕色、卡其色、褐色等,以此为主旋律,又有橘红色、橙色等色调加以点缀,这种色调的搭配,非常符合秋冬人们对于温暖舒适的追求。
今年秋分,在新安江畔,一场“多巴胺主题晒秋”曾刷爆朋友圈。火红的辣椒、金黄的玉米、黄橙橙的柿子,色彩缤纷的晒秋图是黄山村落中秋最美的一幕。当艺术走进生活,每个人都能深深地被美妙的色彩打动。
抛开这首歌曲的魔性旋律,单说词,大概是年度热词中文本最没有“技术含量”的。 铺天盖地的刷屏,配合旋律,“挖呀挖”被网友不断重新发明,甚至变成了一种万能句式,慢慢变得追求矫情、低智化,有些让人反感,它的热度也就走到了尽头。
但是分析“挖呀挖”的心理动因,还是很有趣。比如,不仅很多小男生很喜欢挖掘机玩具或带着小桶挖沙子,看似沉稳的中老年男同志也不例外,不信你去任何一个有挖掘机的工地或者路边,总会一群腆着肚腩、背着手围观的大叔大爷,而且不分中外。甚至有文章专门分析,“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围观挖掘机?”即便是在海边挖呀挖,老父亲总是创意满满、不亦乐乎,甚至忘了自己只是在陪孩子。
人们对挖东西有着近乎痴迷的爱好,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农耕文化大国。这些年,挖泥鳅、掏黄鳝、赶海挖蛏子……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直播总会火得一塌糊涂,所以,“挖呀挖”的确能够挖到人的心坎里。
有些“挖呀挖”更是了不起的,各行各业的人在沙漠里挖、在荒山上挖、在海洋最深处挖,甚至在月球和火星表面挖……
当然,有一个职业最符合这个词的本意,那就是考古工作者。这大概是最有意思的“挖呀挖”。就在今年,挖了几十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又有重大发现,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出土,让中华探源有更进一步的可能。
想想看,我们的生活也还真是这样,挖呀挖,挖出空间,种出花朵。年复一年,支撑着我们的生存空间、精神世界,乃至历史与文明。
十年前,当听说有一天机器人可以帮你写作业、写公文、写新闻稿时,还觉得那是个遥远的“未来式”。但短短数年后,它甚至可以帮“冷门歌手”孙燕姿出专辑了。现代科技,就是让你这么猝不及防,但又适应得飞快。
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横空出世,这一年也成为“AI大模型元年”。但真正展开全球化竞争的,则是2023。百度“文心一言”、科大讯飞“星火”等纷纷下场抢占风口。特别是今年10月,科大讯飞在合肥发布了“星火3.0”,宣布全面对标ChatGPT,皖版大模型正在向全球顶尖发起冲刺。
大模型究竟能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,已经肉眼可见。今年高考,我们的编辑分别使用三款大模型做写手,代替以往的“名家写作文”策划。结果显示,大模型对命题作文的理解已经让人惊叹,虽然它始终代替不了人的感情,但对于程序化的写作例如公文和简单的新闻稿已经驾轻就熟。
这只是大模型最浅层的应有,随着5G、6G时代的到来,结合前两年爆火的“元宇宙”概念,AI注定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领域的主角之一,办公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……它将无所不在,这是现阶段人类文明的至高成就之一,也是为自己制造的挑战。AI能否具备独立人格,争议不断,但所有的研究方向都在朝向它。
但不管怎么说,村超和同样出圈的“村BA”,在全国的带动效应明显,还带出了江苏沛县春节举办的“村界杯”。效应也在安徽落地,8月,首届安徽“村BA”省级总决赛在久负盛名的小岗村开赛;9月,安徽池州青阳县庙前九子古镇举办了五人制乡村足球超级联赛,看球还能夜游古镇;今年,阜阳30名留守儿童在当地俱乐部的运作下,成立了该市首支村级少儿足球队……在中国两大球同时惨淡的当下,这些“草根”真的让人动容。
无论是村超还是村BA,虽然从“群众体育”中萌生,但他们之所以成为“现象”,不仅仅在于体育的魅力,更在于它的开放性,成为一项可以容纳娱乐、体育、文旅、商业等均有高度开发潜能“三产”形式的社会活动。而如何发展好职业体育,那是另一个话题。
村超更应该是一个现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模板,同样也给文旅体融合发展开辟了一条不同的思维路径。有“村BA”和村超,就会有“村界杯”“村BD”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……除了文旅体的融合,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商业文化、社交文化以及随之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同样值得关注。
从这个角度说,“村超”的成功模式从贵州走出来,很难全盘被中国绝大部分乡村复制。各地乡村经济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、挖掘自身特色优势,没有太多捷径,但是有很多空间去尝试。
据说,搭子的尽头是朋友。也就是说,我可以和你一起搭伙吃饭、旅行、上班、跑步,但是完成必要的共同目标后可能就即刻over,各自并不介入真正的生活。因此,搭得再好,也不是朋友。
专业的说,这叫一种新型的“垂直社交关系”,浅于朋友,重于同事,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。
习惯了“亲情血缘”社会结构的中老年人肯定会问: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?这种碎片化的情感,与“浪子”情节何异?但是,每一种社交方式的流行,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基础。说实际点,人际交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情感需求和高效发展,在这一点上,“搭子”文化很符合现实。
在生活节奏以分钟计算、传统大家庭被日渐解构的今天,年轻人的疏离感是老一辈人无法想象的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他们需要不同层次的陪伴,而不仅仅限于结婚生子。细想想,很多为了给年轻人带孩子进入陌生城市的老人,是不是也有这种“搭子”文化呢?其实很普遍,结伴买菜、跳广场舞、打牌、下棋、旅游……无数组“搭子”在各个小区三两成组,等完成带孩子的任务后,可能又各奔东西。
当然,如果能有一个各方面都投缘而又稳定的“搭子”,谁也不会嘴硬说不好。想起今年本报报道的那对合计163岁的胡应福、王章敏老两口,他们同样热爱马拉松,成了最好的跑步“搭子”,每天1万米一跑就是20年。而在生活上,他们也已经搭超过55年,真真让人羡慕啊!